昵称:liyangchuan 单位:四川交通设计院 来源: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2389号 时间:2018-04-26
老师,你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用纬地做互通时,当需要设置附加路拱时,横断面戴帽时和路面标高图的超高不一致,这种情况只能手动修改横断面嘛?

你好,互通立交的端部设计图一般以路面标高图为准,横断面图上的横坡是以两侧行车道、硬路肩等标高反算出来的,请知晓。
昵称:火花 单位:成都蜀成 来源: 时间:2018-04-28
纬地路线7.0能同时识别DQD文件、dq文件,在运用“横断面设计”时识别DQD文件,填方设挡墙横断面上软件生成边坡设计线并未将DQD挡墙截面排除在外,但是我核实了一下填方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加面积比较小(小于挡墙截面面积),然而在“横断设计绘图”上生成的横断面,坡设计线将DQD挡墙截面排除在外,想问一下在“横断面设计”中怎样设置可以使坡设计线将DQD挡墙截面排除在外;还有一点我核实了一下填方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加面积比较小(小于挡墙截面面积,增加面积占填方面积比例很小,比挡墙截面面积也很小),是怎么回事。
请使用正版软件,盗版软件会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错误及问题!
昵称: 单位: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来源:广西南宁 时间:2018-04-23

郭工,您好!咨询一下:

一、《规范》P41 8.2.4 1条“小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P13 3.5.1 1条“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梁的线形相匹配。(与《标准》一致)”的描述是否应表述统一?

 二、《规范》P46 9.2.1 7条“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渡段;两相邻反向曲线设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段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是否应为“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渡段;两相邻反向曲线设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段的超高过渡段长度不得小于15m。”

 三、再次提一下纬地软件的数模编辑功能:现版本中的数模三角网不再象低版本中的三角网可直接编辑,仅提供了部份编辑功能;实际使用中发现[优化数模边界]并不能完美的去掉多余的三角(特别是地形图转弯的地方);[插入点][删除点]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由于无法点选查看各顶点的高程值,不易查找修改地形错误点,修改地形图上部份人为的错误需要重新构建三角网,不方便,建议恢复低版本中的三角网编辑功能,使之能直接查看修改各三角网顶点数值,便于对构网的查错,也容易获得正确的数模边界。

欧总: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1、尽管你列举的《规范》条文和相关规范关于桥梁纵坡的描述,可能在单纯的文字内容上存在不完全统一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从提出该条文的初衷上去理解时,也可以认为是不冲突的。《规范》第8.2.4条前两款的初衷首先是在回答一个在路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那就是在纵断面设计中“到底是路服从桥,还是桥服从路”的问题。本《规范》第4.3.7的第2款,也在论述类似的设计原则。因此,才有“小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这第1款的内容;而对于中桥及以上的桥梁则“......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这是第2款的内容。在明确设计原则之后,才列出了具体指标掌握中的几点要求,即桥上纵坡和桥头纵坡等的具体指标要求。这一点是《路线设计规范》需要研究和阐述的,但是对于《标准》和其他规范,则并不注重这一点——路桥隧等之间谁服从谁的原则问题。

请注意,关于桥上和桥头纵坡的具体最大纵坡要求,用词是“不宜”。而“宜”和“不宜”的用词,在标准、规范关于程度用语的解释中,并不是完全强制性的,即这样更好,但不应理解为强制性要求必须符合,即不能理解为“不符合意味着不安全或者不满足规范要求了。

实际上,由于《路线规范是从设计手册逐步发展而来的,第一,手册与规范的表达方式和要求不同;第二,本次规范修订总体是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修订的模式,因此,尽管修订过程中还发现有其他类似你反馈的情况,但是由于在全国调研中并没有人反馈使用中存在问题,所以类似的情况均未修订和调整的。

2、我查阅了94版、06版规范的对应条文,第9.2.1条的规定主要是针对三、四级公路而言的,主要表达以下意思:

1)反向圆曲线在不设置超高时,前后圆曲线之间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直接径向相连;

2)反向圆曲线不设置超高但需要设置加宽过渡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超高过渡段;

3)在地形条件特别困难路段,反向圆曲线之间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但最小需要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

在《路线规范》中,仍然存在类似多处因为允许低等级公路不设置缓和曲线而对应采取措施的条文内容。我认为,在今天路线设计手段彻底改变之后,之前因为设置缓和曲线存在设计、计算绘图等复杂的问题均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只要需要都可以设置缓和曲线了,那么对应的这些条文都可以取消的了。

3、关于数模的编辑功能,我们会采取你的建议,继续保留出来给大家使用的。

昵称:sin 单位:中交通力 来源: 时间:2018-04-27

郭老师您好: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检查中央分隔带视距的时候,中分带护栏算是遮挡物吗?视点的位置是位于靠近中央分隔带车道的什么位置呢? 比如,中分带宽度是2m,左侧路缘带0.5m, 护栏后退量为0.25m,那内侧车道上驾驶员的视点是距离路缘带多少米的位置呢?也就是最小横净距如何计算?        

你好!

1、在视距检验中,要检查的最不利车道的视距,也就是在同一个桩号断面位置上,哪个车道的视距最短,那么该车道的视距就是检验时的控制性车道;

2、检验视距时,视点和物点的平面位置均是是车道的中心线位置。只是,视点的高度是驾驶员的眼高,大小车有所不同。而物点的位置与视距的类型有关,停车视距的物点高度是0.10m,识别视距的物点高度是路面以上0m。

3、中央分隔带护栏对视距的遮挡影响是需要考虑的。

昵称:sin 单位:中交通力 来源: 时间:2018-04-26

郭老师您好:路线规范2017版相关问题向您咨询。

P140页面中的表格是根据圆曲线半径,查表确定超高数值的,并不是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对于积雪冰冻地区,规范并没有新增圆曲线半径的规定,是与最大超高6%时的圆曲线半径相同的。   

问题:P140页“积雪冰冻”一列中的最大超高值为6%一行的最小半径取值,普遍比非积雪冰冻地区6%超高对应的最小半径大,但是规范又未对积雪冰冻地区最小半径另作规定,例如:设计速度30km/h,规范规定6%超高对应的最小半径位35m,但是表7-1中积雪冰冻一列最小半径却为55m,应如何处理?假如我用了35m-55m的半径,超高值应如何取值?(山岭重丘区,且有积雪冰冻情况,最小半径控制在55米以上很难)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好!类似问题在这里已经有过回复的,请你使用关键词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之前的相关问题和回复的。

1、与最大超高对应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指标(条文正文中的),是规定在某一设计速度和采用某一最大超高值时,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和极限值的。

2、而超高推荐表格(条文说明中的),是在某一既定设计速度、最大超高值和已知圆曲线半径的前提下,推荐应采用多大的超高(值)的。请注意,该表不是用来确定或者反过来验证圆曲线最小半径的。

3、对于不同的最大超高值,规范对应采用了不同的横向力系数;然后,在不同圆曲线半径之间(半径从大到小),通过均衡分布横向力系数变化,以实现车辆在不同弯道上行驶时,驾乘人员获得良好的舒适性。

4、而对于积雪冰冻地区,规范采用了更小的横向力系数(0.08)。在具体应用中,对于你提到的设计速度30km/h时,如果采用了小于55m以下的圆曲线半径,那么全部采用6%的超高就OK了。

昵称: 单位: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18-04-28

郭总,您好:
我是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王工,是纬地软件的老用户了,也是您公司的老朋友了。

我的qq邮箱号是36***3721,我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卵形曲线与C形曲线哪个好?纬地的主线设计中是不是不能布设卵形?   
2、凸形曲线与中间保留很短圆曲线的哪个好?   麻烦您了!谢谢!

王工,您好!对您提到的关于纬地路线设计功能的两个问题回复如下:

回复1关于卵形曲线与C形曲线哪个更好的问题,确实没有教科书似的明确说法。我个人的认识是:卵形曲线的前后交点之间设置有从R1R2的过渡性的缓和曲线,从路线线形的曲率过度角度是更为顺适一些的。但是,从较多采用这些类型曲线组合的公路的设计速度角度,因为设计速度很低,似乎也很难评述卵形更优于C形曲线的。从规范的角度,对于此类条件时,是推荐更多使用卵形,而少用C形曲线的。

  还是限于使用习惯等原因吧,你对使用纬地主线平面设计(也就是导线交点法)进行卵形曲线布设的技巧还并不掌握。实际上,纬地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布设出卵形曲线的。我在邮件的附件中,发送了一小段布设卵形曲线的视频,供你参考。该视屏中使用“主线平面设计”功能中的前后交点自动接线/反算功能,可以非常简便快捷地布设卵形曲线的。在纬地软件教程中,附有一篇关于路线曲线法设计计算的论文,该文章在后面专门介绍了如何设计卵形曲线的。

回复2对于凸形曲线的中间保留较短的圆曲线,我认为和不保留圆曲线的凸形曲线在本质上是一回事情的。凸形曲线在以后的路线设计手册等中间,均是不推荐使用的,除非不得已时。

回复3综合与您电话沟通的情况,我强烈推荐您和其他用户,在设计低等级公路时,能够更多的使用纬地软件提供的“平面智能布线”功能,该功能不仅适用于复杂曲线单元组合的互通式立交匝道,更适合于低等级公路中大量的复杂的线形组合的情况的。我们了解,当用户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平面智能布线”功能之后,根本就不会再常常为采用导线和交点布设复杂曲线而出现一系列“痛苦”的现象了。尤其在该功能中,主要圆曲线、直线的位置均是可以灵活地使用鼠标拖动调整的,圆曲线与直线之间的缓和曲线是软件自动衔接、自动生成的。一句话,使用智能布线功能之后,之前头痛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问题啦。

  感谢您和单位长期以来对纬地软件的支持和信赖!

昵称:11 单位:钦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来源: 时间:2018-04-26
交安是否更新好新规范标准

你好,纬地交安软件已针对交安新规范做了全面调整,目前正在测试完善阶段,敬请期待。
昵称: 单位:华西 来源: 时间:2018-04-25

能不能发个新规范最新的技术指标给我啊,1032878456@qq.com,谢谢

你好,纬地技术支持仅针对正式用户提供,请在留言是附上您的单位全称、软件锁号等信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为您服务。
昵称: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来源:陕西商洛 时间:2018-04-25

老师 你好;请问纬地道路在计算横断面 扣路槽及清表 能单独出工程量?

你好,纬地软件横断面设计模块中,几个所以部件均做了单独计算,包括路槽、清表、挖台阶等等,用户可根据需求单独或组合进行统计出表。建议抽时间看看帮助文档吧。
昵称:地狱的卡西莫多 单位:西南院 来源: 时间:2018-04-24

D:Program FilesHintCAD.co纬地交通与安全工程设计系统V3.0R2010JtMain.arx 是无效 ARX 文件。

这个怎么解决?

你好,纬地软件系商业软件,需购买后方可使用,请知晓。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