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dxf76 单位:山西省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邮编:030006 时间:2007-09-25
郭工,您好 我们单位现在做的这个项目,挖方台阶上在土方路段设有排水沟,石质路段是直接在平台上做一个梯形台和挖方边坡组成,做排水沟的工程量直接计算入土方文件中,但做梯形台段落如何计算呢? 还有这个项目我们这边的专家要求最后一级如果小于10米就直接拉坡上去,如果大于10米就先做8米然后再2米平台上去,他们说这样是为了省土方量降低造价,我感觉这块处理以来很郁闷,因为很有可能前一个边坡是大于10米,这个就小于10米,下一个又大于10米,这对于整条路下来手工修改的工作量很大,您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啊??您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
你好! 1、不论多级和型式的挖方边坡在纬地的边坡和排水沟的控制数据都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要熟悉这些控制数据的使用规则(应用说明),这样就可以灵活用来处理上述你所提及的需求了。你的问题我们不是很明确,你是在问“梯形台段落”的区间如何确定呢?还是“梯形台段落”的土方如何考虑呢?还是“梯形台段落”如何在挖方边坡控制中如何实现呢?请你最好明确说明,并且发送需要的挖方边坡的图例给我们来。这样我们也可以帮你来实现。你可以发送邮件到我们技术支持部来。 2、关于最后一级挖方边坡如果小于某一高度时就一坡到顶,而大于某一高度时才考虑再分一级的需求在纬地的v5.8以后的版本中均已经专么支持了。请注意我们在挖方边坡控制数据中有一项“控制坡高”。你可以马上试试啦。这样处理设计边坡的必要性我也不好说啦。
昵称:tommy114 单位:特希达 来源: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近良路星汇华轩c座2楼邮编:528300 时间:2007-09-24
1、请问在附加车道上还可以再在外侧设置附加车道不?我在做收费广场的匝道上碰到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匝道(A匝道)外侧设置了一个附加车道(B匝道),B匝道外的又有一个附加车道(收费广场外边线); 2、在路基宽度变化不是线性过渡,而是按3次抛物线过渡时怎么实现? 谢谢!!!
你好! 1、是有用户将收费站的边缘线拾成为纬地的平面数据(建立项目)后,使用附加车道功能实现的收费战场区域的快速绘图和标注(路面标高图等),即将路基边缘线项目作为匝道的附加车道来处理。目前软件中考虑了一个附加车道的情况。你可以考虑通过灵活应用来实现次需求了。 2、纬地软件支持两种路基加宽方式,直接项目管理器中选择设置就可以了。一种是线性加宽,另一种就是高次抛物线加宽了。
昵称:clh123 单位:四川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院 来源:成都市太升北路 时间:2007-09-24
郭工: 您好!问您个关于纬地的问题,我在用纬地设计向导的时候,为什么平曲线长度不合规范的时候,纬地软件不提示那?我做的是一条四级道路的设计,最小平曲线长度为40,但小于40的平曲线全没有提示,软件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考虑的那?超高加宽段长度不合规范的却有提示,纵断面设计也有提示,顺便问下,纬地软件里,超高加宽段长度是把圆曲线长度的一半也算在超高加宽段长度了吗?谢谢!希望得到您的回答。
你好! 纬地的设计向导在首次为项目建立超高加宽控制数据是会对缓和曲线过短或者加宽超高缓和段长度不足的情况进行提示的(在对话框中以红色进行提示,并且当鼠标移动到这些内容时会有具体的问题的提示。用户还可以将这些检查提示的内容通过鼠标右键复制到文本中进行参考以修改设计的)。 但是,毕竟许多时候我们所遇到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由于地形限制,再综合考虑工程数量的影响等等,设计中难以避免会采用一些低于技术指标的参数,或许不可能完全按照规范的指标来要求。所以这些提示还是仅仅限于提示性质,并不决定性的修改设计。最终的设计还是有设计自主掌握的。是否采用的指标由设计者掌握控制。这类的提示性质的内容我们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增加之中。 另外你说的是没有缓和曲线的超高加宽过渡段的长度吧,一般情况下,该长度是位于衔接ZY和YZ的直线上的,但特殊情况下,如直线长度小于过渡段长度以及S型曲线等,过渡段也会伸入到圆曲线内,但不会超过圆曲线长度的一半。这是纬地在处理针对四级公路项目时进行处理的一般情况。
昵称:clh123 单位:四川交通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成都市二环路邮编:610019 时间:2007-09-24
郭工: 您好!再问您个问题,为何回头曲线半径不能设成整数那?自动生成的虽然很快,但设计的时候,往往要求半径为整数更方便施工。您说那?
你好! 一般在回头曲线的双交点位置确定以后,回头曲线的半径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值了,不可能刚好是整数的。如果你需要将回头曲线半径值设置为整数,可以按照单交点设置为虚交进行设计,此时的半径就可以按照你的要求任意设置了,因为回头曲线可以和虚交导线边相离、相割或者相切,而双交点的回头曲线只能和导线边相切。 通过软件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是可以满足工程的各类需要的。
昵称:luzz 单位:杭州院上海分院 来源:地址:上海 时间:2007-09-24
我是问纬地定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那位,谢谢您的解答,按照您说的那样确实可以画出那样的断面来,可是有个新问题来了,“两块板+人行道”中只有板块能定义路槽深度,人行道不能定义路槽深度,这样横断面出来的图就不对了,土方肯定也就不对了。(能不能让人行道的路槽深度也可以自行定义呢?) 我打开路幅宽度文件看了*wid文件,好像只有主形式才在里面显示,而附加形式的信息就看不到,不知道是在哪里修改呢? 再一次感谢您的耐心解答! ^_^
你好! 人行道的路槽深度也是可以自行定义的。请注意,你在运行设计向导时添加的左右侧附加板块的数据并不是包含在wid文件中,这一点你可以通过了解纬地教程中关于wid数据文件的格式说明就可以知道。附加板块的数据是包含在控制参数文件中,你可以通过打开数据菜单中的“控制参数输入”对话框就可以看到,其中左(右)附加板块的数据就是对你需要的城市道路中的非机动车道、分隔带、人行道等进行描述的,你可以对这些数据(包括路槽数据)进行修改编辑得到你需要的断面形式,当然人行道的路槽深度也可以在这里设置啦。
昵称:xasdgl 单位:北方分院 来源:地址:枫叶新家园邮编:710075 时间:2007-09-24
郭工你好,我想知道能否有快捷的方式在纵断面出图中出现控制要素,比如地方公路,设计水位等东西,上次你们给我说用通道方式设置地方公路,但是不是在原地面线上,还要自己修改。最主要是设计水位,构造物里的控制标高在出图中不出现吗?如果能在纵断面中出现这些东西会否更完善。
你好! 上次告诉你灵活设置地方公路的位置及控制标高的方法,其标注位置是按照控制标高进行标绘的,所以不是在原地面线位置,如果你使用的是纬地5.83版,构造物的控制标高也会在图中标注出来的。最好你能将你要求的纵断面图的样图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再来讨论如何实现这些需求以及是否需要增加这些标注功能。
昵称:jianglu1212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湖南城市学院邮编:413000 时间:2007-09-24
我是试用版用户,请问,当我打开纬地时,总显示系统使用过期或安装不当,究竟是什么原因,谢谢。
你好! 试用版也是有使用期限的,可能是你的试用版已经超过了使用期限吧。
昵称:dxf76 单位:山西省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邮编:030006 时间:2007-09-24
郭工,能不能发一份最新版的维地系统教程到我邮箱啊,我在网站上没找到,麻烦了,谢谢
你好! 教程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啦。其实你在网站“下载升级”页面的软件查询中输入“教程”关键字就可以搜到的,该教程下载位于下载升级页面的第四页中间位置。
昵称:2005zxjian 单位:铁四院 来源:地址:武汉和平大道745号公路处邮编:430063 时间:2007-09-23
起点桩号不是零,把PM数据转换成ICD数据时,ICD数据起点桩号为何总是零?
你好! 感谢您及时反馈软件中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我们经过测试,确实发现有此问题存在,在把PM数据转换为ICD数据时没有考虑起点桩号非0的情况。这是一个小问题,你只需要在转换后的ICD文件中将第一行的0桩号改为实际桩号就可以啦,但我们会在将要发布的纬地5.84新版中及时更正这个问题。
昵称:tommy114 单位:广州特希达 来源: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近良路星汇华轩c座2楼邮编:528300 时间:2007-09-23
您好! 我现在在做一个立交的施工图,如图中所示,A匝道上设有收费广场,而且侵入B、C匝道,由于收费广场是双向坡,B、C匝道各自都为右下坡,所以在鼻端之前有一个路脊线,我现在是把B匝道纵坡拉到终点,而C匝道是在鼻端开始拉的,并且B、C还有收费广场边线(ASZ、ASY)在一段里面同时出现,我现在不知道鼻端到A匝道终点之间怎么处理???B、C匝道,还有收费广场边线线位ASZ\ASY的.wid、.sup文件怎么设置。是不是把C匝道的纵断也从起点开始拉,那样两条匝道之间有偏置值,这样路脊线怎么确定?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曲线上的收费广场时怎么处理。 谢谢!!!
你好!你发送的邮件收到了。 1、一般情况对于收费站广场附近例如你发送的邮件的A、B、C匝道,A的终点接左右分开的B、C匝道的情况,在设计时自然是以A匝道为主进行纵断面和平面设计的。对于收费站区域一般考虑车辆停靠,均采用双向横坡设计的。纵坡也会设计在2%以内的。与收费站的主匝道A匝道衔接的BC匝道纵断面设计时,在考虑从A匝道(收费站场的中心线)高程沿法线横坡方向考虑一个高程插值后开始拉坡设计。与A匝道衔接一端首先要考虑与A匝道终点纵坡的衔接的顺坡,而且不宜坡度变化太大,尤其是BC匝道起点的纵坡差别(我这里假设BC匝道均以与A衔接处为起点)。这样以实现或者保证在BC匝道分类处(连接部处)的高差不能过大。至于BC衔接处即连接部区域的横坡还是易实施双相路拱。在B、C匝道的路幅宽度数据中外侧均按照正常输入,对于两匝道关联的一侧,均只输入正常的行车道的半幅宽度就可以了。硬路肩等均可以不用输入的。这样在路面标高图标注出来后,自行确定一条路脊线,将标高图再延伸到此路脊线,增加一下几个点的高程就可以了。这一区域本来就没有多少距离的。这一区间BC匝道的横坡也易采用单项横坡的。 这是我建议的对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比如你所说的以B匝道为主拉坡,C匝道从与B匝道的端部后再开始拉坡设计当然也是可行的。纬地也是可以实现的。采用纬地的附加车道的方式,从B匝道的纵断面推算得到与C匝道衔接的连接部范围内C匝道的横坡和标高等(目前纬地支持的是沿B匝道的横坡法线推算C匝道的方式)。 在随后我们马上发布的纬地的新版本中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沿主线(或主匝道)折线推算横坡和标高的折线推算方式了。对于立交区域多条匝道或者主线与匝道的这样的情况处理起来就更为方便、也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了。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纬地v5.8版本的手册中关于路面标高数据图一节的内容。 2、对于当收费站场平面位于曲线范围内时,通常的设计也均是将其考虑拉直来进行设计的。因为我们不能将收费站的收费岛考虑设计成曲线的。即将收费站区域从起点到终点取直进行设计。 欢迎继续讨论。使用纯文字来描述这些问题还是蛮费劲的呢。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